我和我的祖国影评小美人鱼的故事被误读了太久
我和我的祖国影评:《小美人鱼》故事被误读了太久
尽管大多观众对女主角的选择表示不满,但电影《小美人鱼》也因此生发了一阵讨论热潮。从最终的反馈来看,无论迪士尼在歌舞和视效上如何保住了自己的平均水准,国内外观众却依然不怎么买账。而这,已经不仅仅是文化环境差异带来的“水土不服”问题。要知道,1989年的小美人鱼电影早已是影史经典。此次《小美人鱼》真人电影的失败,也许并不在于选角的失败,也不在于它依然以非常美国本土叙事的方式讲述了一个老套的主题,更重要的是,它可能离安徒生的本意相去甚远。
安徒生笔下真正的《小美人鱼》,它和我们童年的记忆不同,甚至让人感到震惊。重读原版著作《小美人鱼》,似乎有更重大的秘密潜藏其中。无法脱离的好莱坞叙事窠臼 POST WAVE FILM 让我们先回到真人电影《小美人鱼》。
它的故事是这样讲的:海底世界的人鱼国王的小女儿爱丽儿渴望探索人类世界,却遭到父亲严厉反对,一次,她违背父命浮出海面看人类放烟火,恰巧一艘人类船只遇难,她救了人类王子亚力克,还用人的语言治疗了他。
醒来后的王子亚力克动用王国的人力去寻找救助他的女孩,与此同时,小美人魚与自己的姑姑海巫婆进行了交易,用她的歌喉换取三天人类双腿,只有王子的吻能使她作为人类永生,否则她将成为海巫婆的奴隶。
如愿以偿后,王子和小美人的再次相遇,王子不知道是小美人们救了他,小美人们也无法向王子坦白心迹,但二人在互动中依然暗生情愫。在眼看计谋要被二人的真爱之吻破除时,海巫婆摇身一变成为了有着小明人的歌喉的大小姐,让自己重获了歌声,但也因三天已到恢复成了原来的样子。
后来就是两个多小时的小魔女简单来说就是这样的。不难看出,它依然符合好莱坞冒险动作的一种叙事模板,从人物设定前后矛盾的问题开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故事显得有些偏移于传统叙事窠臼,不够贴近原始作品的情感深度与哲学内涵。
如果我们去阅读安徒生的原版小说,《海之少女》,这是一个令人印象深刻而且不是为儿童所写的事物。在原版故事中,小魔女(或称为“海之少女”)告诉她,这些生命比起魔法短暂,而他们只有变成水上的泡沫,没有死后的生命;而这些拥有更长时间寿命、能够转化为星光灵魂前往神秘而壮丽的地方的人类,他们才会获得一种永恒的心灵体验,即使身体化为尘埃,他/她的灵魂仍旧活着,并将继续飞向闪耀星辰,那里充满神秘与华贵的地方。这是一个关于希望、勇气、牺牲以及超越死亡界限追求永恒存在意义的心灵旅程,而非简单的情感表达或者浪漫追求。而这份希望,是基于爱情给予自身新的生命力的信念——即使失去了肉体,她们仍可通过爱找到超越现实世界另一种形式存在。她们因为自我牺牲并且献出生活给对方,所以她们才能实现那个梦想,即跨越死亡界线进入那片属于所有亡者但又独特个性的天堂——那些可以看到每个人都拥有无尽光芒但又透过黑暗沉默地接纳自己光芒消散地那片广阔无垠未知宇宙空间里的星空中的那个地方,那里没有痛苦或悲伤,只有静谧宁静及无尽光芒般纯洁善良等待着每一个人,因为那里曾经有人曾经流泪而现在已经忘掉一切悲伤只是不断地微笑着等待着他们回归故乡加入他们之间彼此拥抱的手链中。而这一切发生在那些能够触及高山峰顶最遥远边缘却又常常躲藏在地平线另一端隐藏起来连同太阳一起消失的地球某个角落的一个古老村庄里,这是一个关于超自然力量以及魔法影响下的奇幻冒险故事,而不是单纯的情感戏剧或浪漫喜剧,而这种理解往往会让我们更加明白为什么当今社会对于这个主题产生了一种迷茫,同时我们的期待值也是如此高,因为我们知道真正好的艺术作品应该能够触及我们的内心深处,让我们的思想得到升华,使得我们的情感得到释放,使得我们的精神得到洗礼,使得我们的智慧得到启示,以及使得我们的灵魂得到净化。但遗憾的是,这部电影没有达到预期中的那种效果,它试图通过强调感情和视觉效果来吸引观众,却忽略了核心内容—即探索生命意义与超越性—并且因此错失了一次重新解读传说古典作品新篇章展开机遇。这部改编版本虽然具备一定程度上的娱乐价值,但是缺乏深度分析导致其无法完全捕捉到原著所蕴含的情感复杂性以及哲学层面的思考,因此容易被批评者认为是在削弱原作原本坚实基石下建立起来的一些核心元素,如逻辑严密性、道德冲突、高潮迭起的情节设计等等。这是一场关于如何把握艺术精髓并将其成功融入现代文化语境中的尝试,但遗憾的是,该尝试未能取得预期效果,最终只能留下一抹淡淡哀愁,对于那么多渴望看到艺术品质提升的大师们来说,是一次不能接受的一次嘱咐。不过正如历史上所有伟大的文学作品一样,有一些东西必须经过时间沉淀才能慢慢呈现出来,就像宝石需要经过锤炼才能璀璨夺目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