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美人鱼这个故事被误读了太久暑期影评中的人物探索
尽管大多数观众对女主角的选择表示不满,但电影《小美人鱼》也因此生发了一阵讨论热潮。从最终的反馈来看,无论迪士尼在歌舞和视效上如何保住了自己的平均水准,国内外观众却依然不怎么买账。而这,已经不仅仅是文化环境差异带来的“水土不服”问题。要知道,1989年的小美人鱼电影早已是影史经典。此次《小美人鱼》真人电影的失败,也许并不在于选角的失败,也不在于它依然以非常美国本土叙事的方式讲述了一个老套的主题,更重要的是,它可能离安徒生的本意相去甚远。
安徒生笔下真正的《小美人鱼》,它和我们童年的记忆不同,甚至让人感到震惊。重读原版著作《小美人鱼》,似乎有更重大的秘密潜藏其中。无法脱离的好莱坞叙事窠臼 POST WAVE FILM 让我们先回到真人电影《小美人鱼》。 它们故事是这样讲的:海底世界的人鱼国王的小女儿爱丽儿渴望探索人类世界,却遭到父亲严厉反对,一次,她违背父命浮出海面看人类放烟火,恰巧一艘人类船只遇难,她救了人类王子亚力克,还用她那迷人的歌喉治疗了他。
醒来后的王子亚力克动用王国人的力量去寻找救助他的女孩,与此同时,小美人鱼与自己的姑姑海巫婆进行了交易,用她的歌喉换取三天人类双腿,只有王子的吻能使她作为人类永生,不过如果没有,那她将成为海巫婆的手下奴隶。一切如愿以偿后,王子和小美人才再次相遇,他们之间暗生情愫,而二人都不知道对方就是自己救命恩师或是被治愈者。
眼看计谋要被二人的真爱之吻破除时,海巫婆摇身一变成为了拥有着小美人的歌喉的一位可怕而又迷人的女性,让王子认为是自己救了她,并意欲与之订婚。在订婚之日,小美人们揭开了海巫婆的大计划,让自己重获歌声,但也因三天已到恢复成了像原来的人形。但后来还是因为他们联手打败巨型海巫婆,小人们获得了一双真正的人类双腿,从此成为亚力的老丈母娘。
两个多小时里,《小美人的故事简直就是这样的。不难看出,它符合好莱坞冒险动作片叙事模板:一个具有反叛精神但又自私至极、喜欢改变现状的人物;一个强大的反派;一次危及生命且充满戏剧性的战斗。这一切都显得很熟悉,对于好莱坞来说,这种事情做得太多太熟练,以至于几乎变成一种标准模式——然而,这样的模式是否适合这个古老而神秘的情节呢?
人物设定前后矛盾的问题尤其明显,从王子的水性不好开始,就算是在危机中,他竟然轻易地潜入深海,而且还能够迅速捕捉到帮助他逃生的机会; 小 美 人 的能力,在初遇时明显弱于敌手,在最后却轻松地击败敌方; 王子的母亲原本害怕探索深邃的大洋,因为她忌惮“恶灵诅咒”,但最终同意这桩婚姻,为何如此突然改变心意?如果人物设定也是孱弱无力的,那么谈论爱丽儿想要逃离家乡并为自由奋斗,“反叛”的精神,我们只能看到一些表面的抗争姿态,而对于那些沉浸在对未知世界想象中的细腻描写,我觉得它们就像是孩子们听着妈妈讲故事一样,有点虚幻,有点梦幻,有点不可触摸,但是总有一种说法叫做“情感共鸣”。
这些情节上的“误解”,证实了一件事,即迪士尼只是试图把角色设置套进那个不会犯错、缺乏个性化魅力的故事模板中,在服装设计、道具制作以及视觉效果上足够吸引观众就算完成任务。这正是我所说的错误——我们今天市场上的消费者已经不能接受这种简单直接的情感交流 anymore.
虽然如此,《小 美 人》的成功或失败,其实更多体现在它是否真的能够传达出那种超越世俗生活的情感联系,以及它是否足够接近我们的内心需求。当你阅读安徒生的原版小说,你会发现这里是一部关于长久追求与牺牲、关于灵魂永恒存在与死亡意味的问题,是不是更加复杂些?
原始版本的小 美 人 是怎样向祖母请求一段时间成为半个女人,以便亲身体验一下短暂而脆弱的地球生命。她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了解为什么那么多勇敢的心灵都会离开这个世界前往星光闪耀的地方。在那个地方,他们可以找到永久归宿,而不是像她们那样只留下泡沫消散。我相信这是许多成人回味起童年记忆时会思考的问题,那些曾经令他们欢笑泪落的事情,如今变得更加微妙,更添几分哀伤。
当我读完这篇文章,我突然意识到我一直以来都忽略掉的一个关键点:爱是什么?当我第一次阅读安徒生的作品时,我只是被那温柔优雅的声音所吸引,没有深思过其背后的意义。而现在,当我站在今天这个时代,我终于明白到了什么程度上,这个简单而伟大的概念—爱—才是所有生命旅程中的核心。如果你问我,现在我的答案是什么?那就是:“品味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