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忌雪莉保罗的恐怖世界
在保罗·雪莉(Paul Sheldon)的作品中,出现了四个禁忌,它们是作者创作中的规则,任何违反这些规则都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这些禁忌,并分析它们对故事的影响。
叙述者不能死去
保罗·雪莉在他的小说《红发女》(Misery)中设定了这样一个规则,即主角和叙述者必须存活到故事的结尾。这一原则确保了读者的投资不会白费,因为他们知道即使遭遇最激烈的情感波动,最终也能获得满意的答案。然而,这一原则也限制了作者的手法,无法使用死亡作为情节发展的手段。
角色命运不可改变
在保罗·雪莉的小说《绿野仙踪》(The Girl with the Pearl Earring),他强调角色的人物性格和行为方式应该保持一致,不可轻易改变。这样的规定让人物显得更加真实,同时也增强了故事的情感冲击力。但这种局限性要求作者在塑造角色的同时考虑其内在逻辑,使得一些情节变革变得困难。
未解决的问题不可遗留
保罗·雪莉坚持每个问题都要有合理的答案或解释,这体现出他对逻辑性的追求。在他的作品中,无论是悬疑还是惊悚,每一个线索都会得到妥善处理,以免引起读者的不满。而这种完美无缺又增加了一种紧张感,让读者感到自己处于一种不安全的环境之中。
情绪过度与常态化应避免
为了避免剧烈的情绪波动给读者带来压力,保罗·雪莉通常会通过缓慢构建情绪、建立心理预期等手段来控制故事的情感高潮。他认为,一场突如其来的爆炸式事件往往难以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心理印象,而是一系列微妙变化才能够真正打动人心。因此,他倾向于采用渐进式的情绪升级方法,从而创造出更为沉浸且令人回味无穷的一次阅读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