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美人鱼误读太久仿佛肖申克的救赎般每个人物都在自己的海洋中挣扎求生
尽管许多观众对女主角的选择表示不满,但电影《小美人鱼》也因此引发了一场关于故事误读的讨论热潮。从最终的反馈来看,无论迪士尼在歌舞和视效上如何保住了自己的平均水准,国内外观众却依然不怎么买账。而这,已经不仅仅是文化环境差异带来的“水土不服”问题。要知道,1989年的《小美人鱼》早已是影史经典。此次《小美人鱼》真人电影的失败,也许并不在于选角的失败,也不在于它依然以非常美国本土叙事方式讲述了一个老套的主题,更重要的是,它可能离安徒生的本意相去甚远。
安徒生笔下真正的小美人鱼,它和我们童年的记忆不同,甚至让人感到震惊。重读原版著作《小美人鱼》,似乎有更重大的秘密潜藏其中。无法脱离好莱坞叙事窠臼 POST WAVE FILM 让我们先回到真人电影《小美人的话题中,我们发现它的问题出现在人物设定前后矛盾之处,从王子遇难的情节来看,他水性并不算好,但在救助海巫婆时,他竟然能轻易潜入深海;而且,小美人的能力,在初遇海巫婆时明显弱于海巫婆,而到了与海巫婆搏斗时,她依然打败了海巫婆,这种情节上的“糊弄”,印证了迪士尼只是想要把角色设定套在这个不会出错的故事模板里。
如果我们去阅读安徒生原版的小美人的话题,我们会发现这是一个写给成人而非儿童的小说。在原版故事中,小美人的祖母告诉她,人类比起自己拥有更短暂的人生,但他们有着永恒的心灵,当身体化为尘土时,他们灵魂仍旧活着,将前往闪耀星辰的地方。而小美人的心愿,是为了那个让她难以忘怀的人类男孩,她用失去舌头换取一双人类腿,以便实现那份对他无尽忠诚的心愿。她将目睹那位男孩与另一个女子之间甜蜜的一幕,并准备好最终消失。但当三天结束时,她选择成全并祝福自己所爱之男,而不是杀死他。她乘坐玫瑰色的云朵升入天空,最终获得了永恒的心灵。这是一个关于爱情、牺牲以及灵魂永生的故事,其伟大之处,在于其传达的一个简单但强烈信息:爱能够赋予生命持久价值,即使死亡降临到我们的身上。
然而,这个复杂的情感层面,与迪士尼制作爆米花片所追求的一般标准相去甚远。在迪士尼版本中,小明亮地表达出了她的渴望变成一个人,却没有触及到这种改变背后的深层含义或其对于人类存在意义的大胆探索。这导致人们错过了解到真正的小明是如何因为她的纯粹而坚定的爱,为她赢得了一份未曾预料到的未来——一种超越物质世界、属于精神世界的事物。在这个过程中,不同版本的小明展现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品质:一种是被动地接受命运,一种则是在自我决定和个人勇气面前展示出来。当你回顾那些原始图书,你会明白为什么人们一直争议这些改编作品是否真的捕捉到了核心精髓,或是否只是一部娱乐性的影片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