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钢琴师影评揭开小美人鱼背后的误读故事
尽管大多数观众对女主角的选择表示不满,但电影《海上钢琴师》也因此生发了一阵讨论热潮。从最终的反馈来看,无论迪士尼在歌舞和视效上如何保住了自己的平均水准,国内外观众却依然不怎么买账。而这,已经不仅仅是文化环境差异带来的“水土不服”问题。要知道,1989年的《海上钢琴师》早已是影史经典。此次《海上钢琴师》的真人电影失败,也许并不在于选角的失败,也不在于它依然以非常美国本土叙事的方式讲述了一个老套的主题,更重要的是,它可能离安徒生的本意相去甚远。
安徒生笔下真正的《海上的音乐家》,它和我们童年的记忆不同,甚至让人感到震惊。重读原版著作《海上的音乐家》,似乎有更重大的秘密潜藏其中。无法脱离的好莱坞叙事窠臼 POST WAVE FILM 让我们先回到真人电影《海上的音乐家》。它的故事是这样讲的:一位名叫格里戈尔·罗森的小提琴手渴望探索人类世界,却遭到父亲严厉反对,一次,他违背父命浮出海面看人类放烟火,恰巧一艘人类船只遇难,他救了人类小孩,还用他的音乐治疗了他。
醒来后的孩子动用王国人力去寻找救助他的小提琴手,与此同时,小提琴手与自己的姑妈鲸鱼进行了交易,用他的声音换取三天人类双腿,只有孩子的手可以使他作为人类永生,否则他将成为鲸鱼姑妈的一名奴隶。如果愿意以偿后,小提琴手与孩子再次相遇,但孩子不知道是小提琴手救了他,小提琴手也无法向孩子坦白心迹,但二人的互动中依然暗生情愫。
眼看计谋要被二人的真爱之吻破除,小姑妈变身为拥有小提琴家的音色美丽女子,让孩子认为是自己救了他,他们意欲订婚。但订婚之日,小提弦揭开了姑妈的小计谋,让自己重获声音,但也因三天已到恢复成了动物形态。在之后,就是小弦和儿子联袂打败巨型鲸鱼姑妈、小弦给父亲赢回三叉戟,而父亲顿悟要让孩子自己做选择,最终给予女儿一双人腿,她成为了亚力的未婚妻。
两个多小时的《海上的音乐家》简单来说就是这样的。不难看出,它依然符合好莱坞冒险动作的情节模板,有一个有反叛精神的人物、一个强大的敌人、一次危及生命的事故。不过,《海上的音乐家的》故事,如果重点偏移于此,为何显得不太适合?
最直观的是人物设定前后矛盾的问题,从船长遇难的情节来看,其水性并不算好,但在小弦搏斗敌人的阶段,他竟然能轻易潜入深洋;而从那位年迈但仍坚韧的小主人公们,以及他们对于自由探索世界无比渴望,这些都没有得到足够展现,这样的背景设置明显缺乏深度。
如果人物设定也是孱弱,那么谈论格里戈尔·罗森想要逃离冰岛北部村庄探索世界“反叛精神”,我们至多能品出一点点抗争传统生活态度,更不必说听到格里戈尔演奏着“人们多美好的”时,我们会感受到他沉浸在对新世界想象中的激情。这一切情节上的“糊弄”,印证了迪士尼只是想要把角色设定套入这个不会出错的情节模板,在服化道和视效上足够吸引就完成了一切任务。但实际上,《 海上的音乐家》的故事,在如今市场中,被视作一个追求梦想、彻底改变自我的故事。而且,这个内核已经被误读太久。
如果我们阅读安徒生的原版作品,将发现这是关于灵魂永恒性的寓言,不同于通常所理解为爱情悲剧或神话传说。在原著中,没有描述爱丽儿因为王子的名字而改变身份,而是在她的内心深处,因为她了解到只有通过牺牲才能实现永恒存在的心愿。她并非单纯追求个人幸福,而是在寻求一种超越死亡、超越时间界限的心灵体验——即灵魂永存。在这个意义上,她并不是为了王子而活,而是一种更高层面的自我实现,是一种希望获得超越世俗束缚的心灵解脱。这正是安徒生的哲学思考——通过艺术表达出来的人类心灵状态,即使是在最微不足道的人物身上,也能够触及宇宙间最高尚且不可思议的事实——即生命与死后的存在之间这种奇妙转变。当她因为爱而牺牲自己的舌头,并接受失去的声音代价时,她意识到了这一点。她明白,每个生命都是短暂且脆弱,但是每个生命都蕴含着无尽可能性的可能性,以其独特的声音向星空呼唤,使其成为永恒的一部分。
最后,当她决定毅然抹去记忆中的痛苦,以便能够陪伴那个她曾经救过的人走完余下的旅程时,她其实是在告别过去,同时开始新的旅程。一路走来,一路留下痕迹,对那些曾经帮助过她的朋友们以及那些还未见识过她的奇迹的地方,都留下属于她的痕迹。这是一个关于勇气、决断以及承诺不断地展现自身价值和力量过程中的故事,而不是仅仅关于一个人恋爱与失恋事件的一个简单序列。在这里,每一次行动都充满意义,每一次决策都是基于对未来某种形式永久存在权利渴望的一种表现。因此,它既不是简单的情感戏剧,也不是单纯的人类关系描写,而是一个涉及极端个人主义以及集体共同努力之间平衡的大型历史幻想片,其中包含着许多隐喻性符号,如每个字符代表不同的属性或者事件象征某种思想或行为模式等等。
然而,这份复杂性似乎并未被迪士尼所捕捉到的广泛商业成功所考虑进来,因为他们专注于制作爆米花级别的大规模娱乐产品,因此忽略掉这些细微之处。而人们往往只关注结局是否甜蜜,或是否有人找到彼此,就像他们关注任何其他类型片子的结局一样,不屑于探究这些背景信息背后隐藏着什么样复杂的情感纠葛,以及它们如何构建整个作品结构中的宏伟画卷。